普賢菩薩願行(Ⅱ)
普賢菩薩願行(Ⅱ)

  據說中國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示現教化眾生的道場。峨眉山在中國四川省,峨眉縣之西南,與嶍山相對,宛如兩眉,因名峨眉山。其山脈自岷山分出,蜿蜒南來,至縣境突起三峰,故有大峨、中峨、小峨之稱。因山勢逶迤,「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故名。山脈峰巒起伏,重巖疊翠,氣勢磅?,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主要廟宇及景區有報國寺、萬年寺、伏虎寺、仙峰寺、清音閣、洪椿坪、洗象池、峨眉金頂等十餘處。華嚴經言:善財童子,站於妙高峰山上,遙見此山光明遍照,故此山又名光明山。山之最高處名金頂,建有金頂寺,威鎮全山,因山頂常放光明,又名光明寺。據說:每至午夜,在金頂上看群山,有千百萬點晶瑩閃耀的光亮,從群山升起,象徵一盞盞的明燈,忽上忽下,人稱之為「萬盞明燈朝普賢」,是峨眉勝境之一。

化身拾得大士

  普賢菩薩的應化事蹟中,又以拾得大士最為著稱。相傳,唐朝天台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世稱阿彌陀佛化身),一日路經赤道城,看見一個小兒,相貌清奇在路旁啼哭,禪師就問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孩子,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問他自己,卻回答說:「我沒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麼?」就將他帶回國清寺撫養,取名「拾得」。禪師命手下的知庫僧靈熠照顧他。拾得雖是小小年紀,倒是很會講話。後與寒山大士(世稱文殊菩薩化身)成為莫逆之交。

   春去秋來,寒暑交迭,轉眼間拾得已長成一氣宇宣昂的少年,負責寺中香燈及齋堂事務。一日,大眾過堂用齋,卻見拾得擅自登上大座,與佛像對面而食,並衝著憍陳如尊者的塑像說:只不過是個「小果聲聞」,說完,即旁若無人的哈哈大笑。拾得突如其來的怪異舉動,讓眾人看得瞠目結舌,隨即就將他趕出齋堂。於是,上座師只好改派他到廚房去服勞役、做些雜事。常將多餘飯菜,盛於竹筒,贈其摯友寒山子。

  他有時也自言自語地說:「我有一顆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沒有人能識別!」,大家都笑他是個痴呆的孩子。

  國清寺廚房裡的食物,常遭烏鴉偷啄食。一日,拾得一進廚房,看到滿地狼籍,知道又被烏鴉這個不速之客光顧了。於是,生氣地走到伽藍殿,指著伽藍護法神說:「你們接受出家人的供養,守護佛寺清淨道場,卻不管寺裡的事情,讓食物被烏鴉吃得一塌糊塗,如何當得伽藍的職司?廚房裡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護好道場呢?」順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藍神像。當天晚上,全寺的僧眾都夢見伽藍神告狀說:「拾得打我!」。第二天,僧眾到堂上紛紛說出這一怪夢,竟然人人相同,沒有一點差異的地方,連靈熠也不例外,大家議論紛紛個不停。靈熠這天上殿供養伽藍菩薩,果然看到諸護法神身上有杖痕所損,就報告大家一齊去看。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拾得實在不是凡常之子,有好事的人就把拾得希有道行報知縣府,由縣府下令尊稱拾得為賢士,由此認定他是菩薩的化身。

  後拾得掌牧牛之職,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薩(在六齋日持誦戒律而增長善法謂之布薩),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並拍手大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這個如何?」(那輪迴生死前程悠悠的眾生,正在這裡聚頭呢!)說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瘋狂,破我說戒。」拾得見其瞋心起,即說偈曰:「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戒和尚見拾得嘻皮笑臉,氣得下堂來打拾得,要他驅牛出去。

  拾得回答:「我並不放牛啊!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值事大德,都有法號,不信你叫喚牠們,牠們都會應聲的。」  於是拾得一一叫喚那些牛。先叫:  「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吧!」一頭白牛應了一聲出來了。又叫:  「前生典座光超站出來吧!」一頭黑牛應聲出來了。又叫:  「直歲靖本站出來吧!」一頭牯牛應聲出來了。又叫:  「前生知客法忠出來吧!」又是一頭牯牛應聲出來。這時候拾得牽了這頭牛對牠告誡說:「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廣大,汝卻辜佛恩。」

  寺眾都稱嘆菩薩來到了人間,咸自反省,改往修來,並編了實錄寫在大殿牆壁上供一般善信看,以茲惕勵,其內容如下:

東洋海水清 水清復見底 靈源湧法泉 斫水無刀痕 我見頑囂士燈心柱須彌 寸樵煮大海 甲抹大地石 蒸砂豈成飯 磨磚將作鏡說食終不飽 直須著力行 恢恢大丈夫 堂堂六尺士 枉死埋塚間可惜孤標物 不見日光明 照耀於天下 太清廓落洞 明月可然貴余本住無方 盤泊無為理 時涉涅槃山 徐步香林裡 左手握驪珠右手執摩尼 莫耶未足刃 智劍斬六賊 般若酒清冷 飲啄澄神思餘閒來天台 尋人人不至 寒山同為侶 松風水月間 何事最幽邃唯有遯居人 悠悠三界士 古佛路棲棲 無人行至此 今跡誰不蹋旋機滯凡累 可畏生死輪 輪之末曾息 嗟彼六趣中 茫茫諸迷子人懷天真佛 大寶心珠秘 迷盲沈沈流 泊沒何時出

  拾得與寒山子時相往來,還常對人說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譏誚怒罵,甚至打之。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問:「此外還有什麼處世的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就告訴他:「我曾經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來,偈子是這樣說的: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不爭場面;名利總成空,貪心無魘足。

金銀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像拋梭,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

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眼。馬上放下手,趕緊未為晚;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較,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幾年兒女債,撥開不再見。

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

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真常理,日月為鄰伴。

   後因台州刺史閭丘胤,巧遇豐干禪師,問:「國清寺現在有沒有大修行的聖者?」禪師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賢,你趕快去禮拜吧!」閭丘胤聞言,立即來到國清寺拜見寒山、拾得二位大士。二人一見刺史就說:「豐干多話!豐干多話!你連彌陀對面都不相識,來禮拜我們做什麼?」話一說完,兩人就連袂笑傲而去,從此不知所蹤。此時,大眾才恍然大悟,原來豐干(阿彌陀佛的化身)、寒山、拾得(文殊普賢的化身)皆是佛菩薩示現。

  後來國清寺僧登南峰採薪柴,無意中遇到另一位僧人好像印度來的裝扮,拿著錫杖進入了巖洞然後挑著鎖骨出來對他說:「你可知道,我取得了拾得的舍利呢?」

  國清寺僧回到手中告訴大眾,大眾才曉得他們所敬重的拾得賢士在這個巖洞裡示寂,就將巖洞名為「拾得巖」這個巖洞在國清寺東南方,約距離二里左右的一片山上。

  文殊、普賢兩位大士,一為諸佛母,一為諸佛長子,公孫二人,常在十方諸佛前,共作佛事,遊戲人間,常在一起。淳熙年間,文殊菩薩應身為兜率寺戒闍黎時,普賢菩薩亦同時化身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稱她周七娘。生時便有種種神異,長大後不肯嫁人,每天行乞於市,晚常宿於普濟橋下,常與戒闍黎在一起,妙行莫測。時人不解,笑為瘋婆。後有聖者歌曰:「戒師文殊,周婆普賢,隨肩搭背,萬世流傳。」後人始知是菩薩應世。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xrczik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